目前分類:精選主題|Hot Topic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从2003年开始筹划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一直到2004年7月正式于台湾销售上市,全球电子期刊众多数据库产品中,唯一强调整合两岸三地最优质学术期刊的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Airiti Library华艺在线图书馆),终于迈进第5年。

回想充满艰辛挑战的日子里,华艺为了发展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为的就是希望能够成为第一家整合两岸三地乃至于整个华文地区的学术文献电子出版服务商,协助台湾、大陆、香港、澳门等学术期刊能够走出国际大门,透过国际化的平台,让期刊的能见度与影响力能够提高,进一步扩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同时透过适当的著作权价值分配制度的设计,让出版单位与作者均能扩大其已出版的学术内容之经济附加价值,最终则是希望满足全球中文超过15亿的读者,对于华文学术文献的知识渴望与需求。

在华文知識研究热潮中,研究华文学者与日俱增,华艺积极参与AAS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Sheraton Chicago Hotel & Towers举办的AAS亚洲研究学会年会及CEAL (Council on East Asian Libraries)东亚图书馆的聚会活动,希望透过国际间重要的学术研究场合,与全球知名大学的图书馆馆长互动,进而阐述华艺整合华文学术的用心及愿景,成功地将华文知识推广至全球各大图书馆,提升华文学术研究的整体竞争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知名的学术性研究资料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 合作,全球网络用户透过Google强大的检索界面亦能同时查询到CEPS收录的期刊文献,有效提高华文学术文献的国际曝光率,往后使用者取得CEPS期刊文献的管道亦将趋向多元化,透过合作伙伴强大的检索服务,华艺所有合作授权的刊物可一次性地推广给遍布世界各角落的网络用户,相信可为合作授权的出版单位、编辑部带来更多的潜在阅读族群。

在前述理想与愿景下,华艺走的艰辛不容易,但承蒙出版先进们不断支持与鼓励下,从2003年推动至今,我们从零开始,在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如今已经有超过3500家两岸三地华文指针型学术期刊单位参与合作,期盼未来,我们会持续努力拓展华文学术文献的全球能见度,并且我们亦会将所有获得的赞许及盈收,依合约回馈给参与本计划的期刊出版单位及编辑部,谨向  贵单位报告2009年第1、2季度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的营运概况报告。

一、网站访问次数分析

「造访次数」是观察网站热门程度的基本指针,透过Google Analytics数据得知,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2009年1~6月份总计有3,296,018造访人次,即使因为农历春假及暑假因素,平均每天仍有18,210.04人访问CEPS网页,而由Google Analytics的访客分布图来看,访客来源除台湾、大陆既有的读者群之外,还吸引了香港、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门、澳洲、德国等遍及世界各地的读者群,由此可印证CEPS的学术影响力已慢慢走进国际华文知识圈。

 

除了透过Google Analytics了解CEPS网站点阅的热门程度之外,Alexa网站(www.alexa.com)亦可验证Google Analytics的结果分析,其主要得益于CEPS不断地提升优质内容以及海外的推广成效,读者群正走向深度阅读,反映出CEPS渐渐获得读者们的依赖感与忠诚度,藉由Google Analytics、Alexa的数据分析,也代表着CEPS中文电子期刊在华文地区的学术影响力的展现。

二、销售推广策略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在山东大学碰到一位学报主编问我:「电子期刊的未来是甚么?」当时,我毫不迟疑的回答他:「全电子化的电子期刊时代即将来临。」

何谓全电子化的电子期刊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也很容易理解。请大家仔细回想,当计算机这个智能产品刚推出,到现在家家有计算机、人人有笔记型的时间不长。耳边似乎还留着许多学者认为科技有阴谋论,科技会影响世界发展时,3C产品却伴随的计算机如火如荼进入我们的生活。

记得我在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时,也曾经为了坚持手写稿件,不用计算机打字,但曾几何时,台湾所有报纸的新闻中心,早已经全电子化,而我也变成华艺数字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管,专门生产数位内容。

细观台湾所有报纸的文字记者于新闻前线采访时,往往只待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与数字相机。当记者大爷们写完稿件,立即透过email回传报社编辑平台;紧接着由主编或采主(采访主编),透过该平台进行筛选稿件,或把稿件丢到计算机里的垃圾桶里;筛选确定的稿件,再由平台转到美编,进行版面编辑;主编在美编编辑时,亦都可以统了解;而同时,广告或者其他非新闻类的讯息,也重复着相同流程,最后汇整到当晚已确定版型的电子文件里。在送印前,又透过另一套印前作业,利用计算机打样,交付印刷,最后在由物流发送各地经销商的手中。同时间,为使当天新闻内容也可以直接上电子报,在记者回传稿件时,系统亦会把当日稿源传到电子报平台上面,直接在线编辑上传。而这些流程,与我在94、95年所学北大方正与新汉艺排版软件,再透过计算机输出打印,进行人工排版的年代,大不相同,不过,这只不过短短不到15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甚么启示?数字化的年代来临,它不仅仅会快速占领我们的生活,更会把工作流程大大改变。反观期刊编辑,除了把期刊数字化,转换成PDF档案,授权给华艺数字或者中国知网(CNKI)是否就够了?还是一股脑把期刊内容授权国外大厂,不去管期刊电子化的未来是甚么?

其实,我要说的是,期刊电子化,不单单成果电子化,而是连编辑流程都已经电子化。从邀稿、审稿、回复意见、编排到出版等等,都是透过电子流程进行。而这些流程,编辑们理解了吗?就算了解如何利用评阅系统(peer-Review)进行在线审稿与回复意见,但真正只是把这些内容直接放在既有的版型中,就可以开放在线阅读与订阅了吗?电子传播与纸本传播是一样的功效吗?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在未来的日子里,电子期刊内容可以用一页、一章(title)方式订阅,而不限定于一本;更可以买不同时期的文章,甚至可以预定与试阅;更有可能是当电子阅读载体普及之后,电子内容里面的内嵌程序,可以主动调整页面成为最加阅读模式,可以协助画线、连接其他数字资源。以上的一切可能,我们准备好了吗?
编辑有足够能力应付吗?

我想,当这些问题已经被解决后,电子期刊的未来,大家或许早比我更清楚。

 

北京‧鸿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過去的華文電子期刊服務(Chinese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s,簡稱C.E.P.S思博網)到現在華藝數位圖書館平臺airiti Library,華藝堅持打造優質數位內容,收錄高水準電子期刊,符合國際水準,讓華人知識走出亞洲,遍佈全球。

截至09年6月,華藝收錄兩岸三地的期刊,已達4,000多種期刊。在不算短的五年時間,華藝從不改變收錄的標準,其中包括須具高學術含量期刊(一般科普或雜誌類不加以收錄)、或擁有學術或科研機構賦予的指標意義(例如: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SCI、SSCI、TSSCI、科技引文、Medline、CA或EI等),以及該領域的指標領先期刊,例如: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或臺灣的中央研究院等研究成果報告,均是華藝堅持收錄的主要目標。正因為這樣堅持,華藝才有能力打造屬於華文知識的精緻品牌,並向海外推廣華文知識的高水準。

為達到華藝所標榜的【精品資料庫】的目標,在第一階段,華藝團隊必須忍痛將部分高品質科普或地域性高的期刊先忽略不予收錄,待【華文精品資料庫】概念已深值全世界之後,下一步就是如何讓華人的社會科學走出去,讓華人的軟勢力漸漸普及到全球。所以,華藝希望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具國際水準的學術性電子期刊服務,更是希望整合全球華人圈的各種期刊出版內容,提供各類知識的數位內容加值應用,以滿足全球15 億華人人口之知識需要。這點,還需要各位期刊編輯部的老師們支持。透過華藝的努力,盼建立華文自有電子出版的產品品牌,打進國際學術知識數位市場,這就是華藝的堅持。

源自於臺灣,立足與深根大陸,然後帶著華人的智慧結晶前進國際市場,是目前華藝自2000年到至今的最重要工作。在兩岸華藝團隊的努力下,香港、澳門、新加坡、美國、澳洲,甚至遠到歐洲英國與德國,都已經種下華藝資料庫的種子。只要華藝持續堅持精品的概念,相信這顆種子會慢慢長大,長成一棵足以與國際知名資料庫齊名的大樹。

北京‧鴻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臺北‧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陳建安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Andrew Tribute研究指出,全球電子書銷量為每月約40萬本,估計2010年數位出版與紙本產量將平分秋色;而2020年以後,數位出版市場將占65%強。此外,依據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資料顯示,目前臺灣的電子書市場仍屬於萌芽階段,有少量的電子雜誌與電子書產出,但因消費市場尚未養成,所以並無大量電子書市場。

當筆者看到上述訊息時,開始對於臺灣電子書市場感到憂心,因為當電子書的消費市場養成時,也代表出版業者的自由市場競爭力已經被消費者牽著鼻子走,而這對出版業來說,將會是一個嚴厲的冬天。筆者曾在香港聽聞香港學者在述說大陸一知名的電子書平臺供應商的故事時,對於平臺商罔顧知識無價,以每本港幣兩元賣給圖書館時,心中相當感傷;加上當這些學者表示,平臺內的電子書都是沒有價值無用書時,筆者更為這些出版社抱不平。

面對網路無情且無遠弗界的未來虛擬市場,並非單純邁開大步朝數位化前進即可,也並非花大錢努力防堵可能的盜版與下載,因為當出版社開始致力於電子書平臺或系統或版權管理時,卻已經忽略出版的真正精神─出版高品質內容的好書。可是,出版業界下一步如何面對數位化呢?

其實很簡單,如果出版業者可以瞭解分工的好處,讓平臺商協助徵集與版權保護、讓網路書店協助網路銷售紙本、讓隨選列印商協助P.O.D,而讓自己致力於出版好書,共同把數位出版版圖做大,讓電子書市場共用於不同的業者,那麼數位出版的遊戲規則才會是出版業者所制定,而非自由競爭的消費市場。

不過,筆者認為,以目前臺灣的數字出版市場來說,若僅做到分工,對於電子書市場利基並不大,因臺灣本身的紙本定價本來就不如西文紙本書高,甚至僅為西文書紙本書定價的1/10。這種情形,嚴重影響臺灣電子書的發展,理由有二:一為當紙本書轉製成為電子書時,一方面需要許多轉製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許多圖書館購買者的行政與人力成本;就算將紙本書乘以電子書應有的倍數,出版社仍無法去打平轉制與行銷成本。二為當出版社把書賣到公共圖書館或大學圖書館時,所面臨的是該地區或者該校的一般消費客戶降低,因為電子書無遠弗界的特性,大大降低紙本的銷售,影響出版社的收入。

所以,筆者在此呼籲兩點,認為臺灣出版社若能共同推廣這兩點概念,對於臺灣電子書市場將會長足發展。一為呼籲出版社應為自己版權之電子書定立出公播版價格,提高電子書售價,保護出版業者的基本收入;另一為界定電子書新書的年限,除非出版社同意或者提高電子書倍數售價,否則儘量不以出版當年新書為原則,前一年的紙本書,即為當年的電子新書。

數位出版的發展,應朝向多元分工市場;電子書市場版圖的擴大,有待於公播版與新書年限界定。臺灣電子書市場應該由出版業者共同來打造,讓平臺邀請內容廠商一同努力,雨露均沾。
 
北京‧鴻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臺北‧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