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永個人畫展展覽於2010年4月28日至6月8日在梅子藝廊展開,坐落於上海最大的老弄堂。


  ▲藝術家高旭永(中)於個人畫展中留影。

繪畫與藝術家高旭永而言,與其說是一種現代藝術,不如說是師法自然的修心之道,是人生日常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以中國的道家思想為其創作哲學,充分尊重東西方文化藝術傳統,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世界的現代人,他的藝術創作非常注重當下的社會生活,以抽象寫意為其創作手法,同時以西方現代藝術史為思考基點,著力將中國文化中的繪畫意涵和道家哲學思想融入到他的縱橫塗抹的筆法中。

 
   ▲藝術家高旭永(中)於個人畫展中留影。 圖片來源:翻拍自高旭永畫展

在他隨心而行的圖式痕跡中,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素與豔,陰與陽、動與靜、剛與柔的辯證關係,它們即對立又統一,是天地之洪規,上下來去,如同天道自由而無拘束的運行,效法自然。


  ▲新作結合了時尚、現代感。           圖片來源:翻拍自高旭永畫展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討會場外的攤位諮詢人潮不斷,華藝產品頗受好評。

    華藝十周年研討會當天,場內各個講者在議題的準備上十分精采,使到場的與會者各個獲益良多、滿載而歸。然而場內研討會坐無虛席,場外則有來自華藝各部門的展示活動,舉凡華藝專業學術出版社「Airiti Press」與華藝各項產品的展示。「Airiti Press」當天展示華藝過去與其他出版社共同出版之專書與學術期刊,主題種類涵蓋人類學、語言學/語言學習、文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其中以文學、人類學最受與會者的青睞。華藝學術出版社擁有嚴謹的學術審查機制,出版優質之學術出版品。

    此外,當天最受矚目的為即將於今年第三季與大家見面的華藝電子書「Airiti Books」新介面搶先體驗,新版不論在字體大小、介面的使用上與解析度等方面,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各位與會來賓也對新介面讚賞有加。同時會場也透過不同的載體(如:iPhone、iPad、Android…等)來呈現電子書多元的面貌。華藝一直以來希望優良的華文內容能被更完整地收錄,並透過完善的加值規劃,讓更多人可以了解華文文化之美,同時藉由本次研討會,也讓與會者能親自體驗閱讀電子書的樂趣。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左而右依序為: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邱炯友、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面對台灣學術出版的出路與困境,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邱炯友針對學術出版之出路面來思考,認為學術出版牽涉到政府(國科會、教育部)、學校的政策引導。在政府方面,學術出版是否為公共利益或公共資訊,是否應由政府來做最大的努力來提供這些服務,還是應讓學術出版知識經濟轉化成一種產業,做各式的加值應用,又學術出版社的出路其牽涉到政策面的問題、學者本身的無力感等問題,該如何突破仍值得思考。就學術出版的困境來說,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目前學術出版最大的問題在於學門分布不均(台灣學生科系多集中於企管、資管),該現象反映國內學術研究領域分布不均情形相當嚴重。在本月《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中,針對台灣社會學教學研究人力的現況與未來變遷做一分析,指出社會學學門訓練出來的人數供過於求。同時,學校鼓勵投稿國外的政策,國內學者將大量的學術研究成果投稿至國外之期刊,造成國內的學術出版業雪上加霜,產生一種特殊的現象,即學者在國外名氣高,但在國內卻鮮少人知,使得學生對該學門較具權威的教師完全不瞭解。

  再者,SCI、SSCI所收錄的期刊已成為目前國內教授在提升等時重要的參考指標,此情形同時也矮化了學術專書的重要性。此外,翻譯原文書籍亦無法作為教授升等之參考依據,但翻譯書內的注釋,往往比原書更深入更有內容,此乃需有紮實的功夫才能做到,但台灣學術環境未將其看成必要性。雖然政策可以改變,但當其儼然形成一種價值觀後,要扭轉其困難度相當高。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左而右依序為: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王保進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黃慕萱

    關於華文目前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之現況與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王保進認為,引文資料庫建置之目的對研究者來說,除能了解各研究領域發展的趨勢與現況外,亦能作為投稿的依據與資料檢索的工具,並能檢視自我的研究表現。就期刊出版單位而言,引文資料庫可做為期刊自我評鑑的參考工具與各種經費申請的標竿;對採購單位而論,能做為選購期刊之參考;同時亦有評鑑機構的功能,如做為評鑑國家、期刊機構、學術機構以及研究者的研究表現等。

    綜觀國內之引文資料庫,目前國內TSSCI功能受限,且涵蓋面不夠完整。許多國際期刊引文資料庫(如:SCI、SSCI),皆無政府機關介入主導。國內政府單位(如:國科會)應建立期刊評鑑標準,並輔導業界開發系統,才能符合政府扶植文創產業的精神。王教授認為,國內期刊發展迄今,似乎已造成學術期刊不正常的發展,許多進入TSSCI的期刊,其投稿篇數多,但被退件的情況也多。國內在人文與社會的學術圈,更是缺乏一套有共識的學術評鑑標準。因此,國內若建立人文社會引文資料庫(如:ACI),則可從中凝聚共識,各學門亦可訂定接受的研究表現指標,唯有完整的引文資料庫,才能健全學術期刊的蓬勃發展。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黃慕萱則認為期刊評鑑的目的在於區分不同期刊的品質,強調同儕互評,然而排名較佳的期刊易受到重視,進而吸引較多學者投稿,同時當文章發表於較高品質的期刊中,也會帶來較高的被引用率。而引文為較客觀的期刊評鑑方式,但仍有其問題存在,舉凡某一學者講了某句話,大量被多人引用,則該位學者則變成引用次數最高。若從外觀評鑑來看,例如:評斷有無英文摘要、有無關鍵字、引文是否合乎規範,此種評鑑方式則在品質上則無法兼顧,因此仍須有同儕審查(peer review)。目前國內常將期刊評鑑後品質較佳的期刊,用來作為教授升等、國科會計畫審查與大學評鑑之標準。然而書目計量分析若採用量化研究與質化的同儕評鑑相較之下較為客觀,其好處在於在大量的數據下,少數人的偏見會被稀釋,意即數量龐大可降低部分個人在引用動機上的偏見。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左而右依序為:淡江大學圖書館館長黃鴻珠
    台灣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林光美、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陳維華

在電子資源推廣經驗分享中,淡江大學圖書館館長黃鴻珠認為目前國內使用電子書的情形雖然還未普及,但就英國而言,全國性電子書使用觀測站(JISC national e-books observatory project)自2007年開始觀測電子書使用情形,該報告已指出65%的英國師生開始使用電子書,顯示閱讀電子書漸被英國學生所接受。然而不同的年齡與性別,對於電子書的接受度意有所不同,年齡越輕,接受度越高,且男性女性亦有差異。此外,黃館長也提到在購買電子書時,應需注意圖文是否並茂。電子書在製作過程中,內容需讓人可性且易於使用。目前電子書仍屬百花齊放的階段,未來不論是紙本還是電子書,內容一致、忠實可信最重要。

就大專校院圖書館電子資源推廣情形來看,台灣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林光美則認為,在Web2.0的時代中,台大圖書館期望能做到圖書館服務無所不在,即所謂的「one stop shopping」服務概念,將圖書館的服務拆成好幾個單元,整合在一平台中。並與youtube、維基百科、google scholar等社會網絡平台進行結合,為圖書館做行銷與推廣,得以使館內資源得到較好的行銷效果。因此,圖書館必須做到:「讀者在哪裡,圖書館就在哪裡」,而非被動的等待讀者來圖書館利用資源。

此外,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陳維華則指出,在電子資源的使用上,圖書館自製了學術資源入口網,將電子資源依照其屬性加以分類,每一資料庫附有簡介說明,讓讀者在使用上能立刻駕輕就熟。另一種能提升電子資源使用率的方式在於置入性行銷,讓館藏資源與學校課程結合,例如於大學中開設關於大學寫作、大學閱讀等課程,傳達給學生圖書館所提供之電子資源(如:中文電子期刊服務、中國期刊網的全文資料庫、Concert、聯合知識庫、open access...等資源),透過置入性行銷能使館藏資源更有效被利用,並使同學在查找資料時更有系統、有效率。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