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楔子:台灣數位出版現狀

 根據98年11月份最新出版的【97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中指出,台灣圖書出版產業的機會在於數位出版與海外市場。據筆者了解,對海外市場拓展,其中尤以向中國大陸輸出版權,或雙方進行版權合作部分,早成為台灣出版業最「潮」與最「in」的趨勢與潮流;但,何謂數位出版?它又如何協助出版社?對出版業界來說,仍處於五里霧中。雖然,台灣媒體與政府機構大肆宣導應從傳統出版轉型到電子書產業?雖然,台灣新聞版面與各街道巷議沸沸揚揚,但結果是,出版業界對於數位出版是否會帶給他們另一個春天,莫衷一是。台灣素於有科技島之稱,消費者對新科技的接受度高,加上政府相關部門及電子異業的加入,經濟部所主導的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策略及行動計畫已全面展開。種種的付出,似乎為出版業界注入一股力量。但這股力量,真的是出版業界的另一道曙光嗎?出版業界同行又該如何面對鋪天蓋地的數位出版浪潮呢?

紙本閱讀行為,短期內變化不大

 筆者在經營電子書銷售整合平台時,最常遇到出版業界同仁擔心與排斥的原因是,擔心若大量推廣數位出版時,會直接衝擊紙本銷售與紙本閱讀行為,導致傳統的出版產業面臨崩盤。從國外相關的研究指出,數位出版可能吸引到另一批世代,且過去不閱讀傳統紙本書的讀者;因此,當在紙本書衰退同時,數位出版將可為圖書出版產業找到另外一群消費者。

 此外,依據【97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數據中指出,民眾認為目前網路使用行為的主要需求為透過上網搜尋生活所需資訊,而非知識。這個結論凸顯了網路使用行為還是再搜尋與消費非結構性的資訊,而結構性質的紙本,換言之,經過編輯編排過後的書,目前還不適合在網路上使用。

 但這點不意謂出版業界可以忽略數位出版。從調查報告中也看出來,目前讀者已有超過3成以上可接受生活風格類數位本版內容,其次是家庭百科/親子教育類等。但值得慶幸的是,同樣有超過27.3%的民眾認為不會因為上網搜尋某類資訊而就不需要購買書籍。不過,從媒體替代理論角度出發,網路與數位出版的閱讀行為可能與閱讀及使用族群年齡層偏低有關,因此這群讀者反而較能接受網路的替代。事實上,根據國外的例子,紙本書的萎縮,主因還在於異業競爭導致閱讀行為消失,並不是因為數位出版,而數位出版反而會吸引原本不讀紙本書的消費者,當然當中也有若干的取代效果,但並不明顯。現階段,數位出版應是為出版業者開闢另一個通路,可以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

從內容數位化到e-PUB規格

 歸納上述論調與數據,數位出版無疑是圖書出版業者的一個最大的機會。內容數位化已不是問題,國內外已有大量出版社投入出版品數位化。但是,出版業者在其他非內部因素的催化過程中,許多出版社在數位出版的領域裡,一下者從小學生被拉到大學生的水平,導致水土不服,或者搞不清楚自己定位,最後可能導致如何飛鵬董事長的危機立論。筆者依據過去經驗,試著將數位出版分為四個階段,提供給出版業者參考,說明如下:

第一階段:電子排版與自動化印前作業。該階段是許多出版社都會經歷,甚至也有出版社進而轉型做印刷與排版。這可謂是數位出版的第一步。這裡談到的數位出版其實是設備的數位化,與數位出版的定義差距甚大。

第二階段:有聲書與紙本書籍數位化(T.O.C)。當設備可以滿足數位化需求後,因應技術與需求的不一樣,數位出版的第二步就是利用光盤或者有聲網頁方式產生的有聲書,或者單就把紙本書掃描、光學辨識後,透過T.O.C的規格進行全文檢索與閱讀。這也就是數位出版的第二步。這裡所談的數位出版,談的是數位化技術所帶領出的數位出版,與實際數位出版的概念還相差一段距離。

第三階段:全自動化編輯平台與全文網頁數位化。該階段已經慢慢邁入真正的數位出版階段。因為全自動化編輯平台與全文網頁的製作,都必須符合國際標準,任何一種數位化檔案,都必須須符合全自動化編輯檔案的規格;任何一種全文網頁的檔案,都可以輕易在不同環境下被使用。不過這第三階段,還只是把上面兩個階段的技術與設備升級,對於傳統的出版業者來說,概念卻還沒有轉變,把數位出版當成只是外在設備的更新,而非觀念的更新。

第四階段:封閉式電子書載體與E-PUB規格。當Amazon推出kindle的電子書載體,以及google推出e-PUB規格時,整個傳統出版業者的觀念大幅被顛覆。顛覆的並非技術與設備,更非e-PUB規格。而是在這兩大陣營的衝擊下,出版業者突然無所適從。出版業者擔心未來作者與出版社的關係,也擔心在網路環境下,傳統的發行出版的模式全部被顛覆。而這個階段,才是我認為的數位出版階段的來臨。

 許多傳統出版業者,都從第一階段直接跳到第四階段,當然會覺得無所適從,更會把數位出版當成洪水猛獸導致目前數位出版的主導者,居然不是以內容為主的出版業者,而是代工生產的電子產業。

如何因應數位出版的未來

 至於出版業者如何在短時間縮短對於數位出版理解的知溝?簡言之,當書本漸漸從有形變成無形時,出版業者目前該如何去因應?筆者認為可以從下列二點著手處理:

 編輯部心態需要改變:究竟出版業者上從發行人下到編輯,是否已經理解到數位出版時代已經來臨?是否在選題或者制定出版方針時,已經把數位出版的概念放進去?數位出版對於出版業者產生的知溝,最主要還是概念。筆者常強調,當電子書產業議題被炒作到沸沸揚揚時,任何出版業者是沒有辦法置身事外的。所以,概念與心態的轉變,是相當重要的。
 
 嘗試改變編輯流程與強化編輯對數位出版能力:未來任何一種數位出版型式,都可能是由非出版業者所主導,例如:不同規格的電子書規格。但是,內容還是占了絕對優勢。不過,在過去的出版流程中,發行與呈現是最後階段,如何排版?如何選題?甚至如何彙編成為這些新形態載體所需的規格,例如:E-PUB規格,都會是編輯團隊的工作之一。所以,編輯流程改變與編輯能力的加強,也是因應數位出版的重要工作。

 其實,筆者亦同意數位出版將會是另一出版業者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數位出版的速度很快,出版業者並無須去追趕硬體發展與潮流趨勢。內容為王,是筆者認為出版業者應該堅守的原則。

作者:陳建安
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北京鴻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