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RM的KNOW-HOW

在網路的發展與搜尋引擎的推波助瀾之下,盜版成了內容提供者最頭疼的問題。舉凡音樂、影片乃至於書籍,無不希望可以透過有效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出版內容,亦即數位版權管理。技術上來說所謂數位版權管理(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是一種來保護或管理數位資產的機制以及技術。透過浮水印或是加密的方式,來保護圖文、影音,不被非法存取或利用。透過這項技術,能明列版權相關的限制,例如是否可被複製、傾印、限制使用人數、時間等等。

DRM系統區分為封閉式與開放式兩種,前者透過硬體或軟體做為加解密的依據,與其他平台的相容性低,只能依存特定的硬體。以Apple的 iTune(FairPlay DRM系統)為最著名。後者則是透過制定標準的方式,以軟體來執行加解密。好處是只要能安裝該軟體的平台皆可使用,內容可攜性比較高。以微軟的 Window Media Player為例。這項技術原本多用於保護音樂、電影不被盜拷居多,但近兩年來,因為電子書的議題紅火,有越來越多的出版社也開始關注。

人文和科技的平衡點

不過既然有保護,相對的,也會有人嘗試著破解。即便是複雜到要綁定機器的識別碼做為加解密的依據,依然有被破解的可能(例如最近有駭客宣稱他破解了Sony 的 PS3)那麼,究竟要築多高的牆,才能防止被人”越獄”。而這樣的牆,是否反而對內容使用者造成了權益的損害,成了內容提供者的兩難。

許多內容提供者,並不具備DRM平台的技術,多半授權給平台廠商進行加密、銷售,再跟內容提供者進行拆帳。不論是iTune,Kindle,多半是走這樣的模式。但內容提供者其實也處於一個尷尬的點,一方面要擔心控制的太少,讓內容公開散佈,完全無法從非法下載之中獲利,一方面也不免擔心當平台廠商壯大時,回過頭來要內容提供者退讓的更多。

DRM機制固然是可以遏止盜版的現象,但以現今的網路世代,過多的保護,非但可能造成內容價值的稀釋,也可能使得資訊曝光不易,反而影響銷售。前幾年唱片公司與IFPI抓大學生非法使用音樂的事件吵得沸沸湯湯,但現在有多少唱片公司,透過網路無國界的能力,讓人免費下載歌曲的方式,進而達到商品的宣傳,並增加其唱片銷售量或是歌手的曝光度。將原本所擔心的問題轉化為宣傳的一種方式,也不失為其他內容提供者的一個借鏡。再加上iTune的成功案例,願意付費購買有版權的內容的人其實所在多有。如何掌握現在的潮流,結合電子與實體出版的機制,以達到成本最低、商品可見度高、創造更高的利益。或許,也需要內容提供者的轉念。

 

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部經理  吳宗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riti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